2023年8月24日,Neuro-Onoclogy杂志在线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太阳集团0638解剖学系汪维教授团队题为“新型EGFR突变体EGFRx通过STAT5维持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A novel EGFR variant EGFRx maintains glioblastoma stem cells through STAT5)的最新研究成果。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尽管癌症治疗近年来取得进展,但目前针对GBM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疗效甚微,其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到一年。GBM来源的干细胞(GSCs)代表一种未分化细胞群,具备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以及在体内成瘤能力。GSCs已被证明对放、化疗具有很高的抵抗性。因此,靶向GSCs是治疗GBM的一种潜在策略。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由胞外配体结合域(ECD)、疏水性跨膜域(TMD)和胞内结构域(ICD)组成。在GBM中,EGFR基因本身及下游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该团队通过Hisat2-StringTie-Ballgown生物信息分析和系列生化实验,鉴定出一种新型EGFR变体(EGFRx)。EGFRx在GSCs中特异性表达。与缺失外显子2-7的EGFRvIII突变体不同,EGFRx缺失外显子2-14,编码一种ECD完全缺失的高度糖基化EGFR蛋白(图1)。体内外功能实验揭示EGFRx在GSC的自我更新、增殖和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机制研究表明EGFRx通过激酶结构域的自发非对称二聚化,在GSCs中持续且特异地激活下游STAT5信号通路,维持干细胞特性。通过收集GBM临床样本,发现EGFRx在一些GBM样本中高表达;分离GBM样本中的GSCs,发现EGFRx在GSC细胞群中的表达高于非GSC细胞群。
图1 EGFRx的发现及鉴定
该研究鉴定出在GSCs中特异表达的新型EGFRx蛋白并阐明作用机制,进一步证明EGFR基因在GBM发生过程中的异质性。所发现的EGFRx-STAT5信后轴将为GBM治疗提供策略。华中科技大学太阳集团0638解剖学系汪维教授和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舒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解剖学系博士后黄崴和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李靖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项目以及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的支持。